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清障护航

在网络平台转发他人视频并发布不当言论,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

发布时间:2022-10-09  来源:山东高法  字体大小[ ]

   在网络平台转发他人视频并发布不当言论,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

鲁法案例【2022】426

名誉权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

受到法律的保护

那么

在网络平台转发他人视频

并发布不当言论

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呢?

一起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基本案情

  2022年6月,原告李某和原告张某分别在快手平台发布带有自己照片的视频,被告赵某未经两名原告允许,私自将两名原告的视频转发到快手平台,并配有侮辱两名原告的言论。两名原告发现后分别报警,公安局对赵某做出了行政处罚。但被告赵某的行为造成两名原告名誉权受到损害,对生活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两名原告分别将赵某起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失费并赔礼道歉。

 

  法官释法说理 被告愿为错误买单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迅速制定调解方案。调解过程中,法官分别同原、被告双方进行交流,找准症结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双方当事人阐明名誉权的含义,结合实际讲解了哪些具体行为会侵害他人名誉权,同时指出被告未经他人同意的前提下在直播平台转发他人视频并发布不当言论,存在主观过错,构成名誉侵权。

  经过承办法官一番释法说理后,被告赵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当场表示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愿意分别向两名原告赔偿精神损失费并赔礼道歉,最终两名原告均同意与被告达成和解。

 

  法官说法

  随着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的蓬勃发展,造谣诽谤行为由线下向网上延伸,借助视频剪辑拼接、杜撰图配文、捏造画外音、“深度伪造”技术等手段,造谣诽谤带来的影响波及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很多人深受其害。新兴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扩展了公众言论空间,但公众在享受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更应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通过造谣诽谤侵犯名誉权的要承担民事责任,严重的则要承担行政责任以至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国律师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