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纪实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清障护航

学法知法|关于赡养老人的相关法律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21  来源:中国法制新闻网  字体大小[ ]

  关于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你知道多少?下面一起了解赡养老人的相关法律法规吧!

  1.父母有多个子女,年老后可以指定在某个子女家生活吗?

  可以。

  另外,老年人的其他子女并不因老年人选择与某个子女共同生活而免除赡养义务,其他子女也应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赡养义务,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4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2.子女可以因为父母再婚而拒绝支付赡养费吗?

  不可以。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婚烟关系的变化而终止,也不因父母婚姻关系的变化而消除。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9条: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3.父母与子女签的“不承担赡养义务”协议有效吗?

  无效。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不承担赡养义务的协议”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且违背公序良俗原则,因此无效。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26条第2款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1067条第2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第153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19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等权利。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4.父母没有尽到抚养义务的,子女是否可以拒绝承担赡养义务?

  不可以。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保护义务,即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保护义务并不以其未成年时父母是否对其尽到抚养义务为前提。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26条第2款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第1067条第2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9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5.父母被子女遗弃后,可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老人可以将遗弃事实告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通过这些组织督促其子女履行。

  (2)老人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进行调解,调解的过程中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应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化解矛盾和纠纷;对有过错的家庭成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3)老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支付赡养费,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4)子女遗弃父母,情节严重的,老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24条: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第74条: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等发生纠纷,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调解前款纠纷时,应当通过说服、疏导等方式化解矛盾和纠纷;对有过错的家庭成员,应当给予批评教育。

  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7条第2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作者:张园 作者单位:敦化林区基层法院)

中国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