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2024年会”在京举办
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港媒:明确战略格局,迎接外交博弈

发布时间:2011-01-11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字体大小[ ]


 

  中美关系在“后冷战时代”兼有冲突与合作的特征。图为2009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

  香港《文汇报》文章

  原题:2010年:中国周边外交挑战和未来方向

  2010年是中国外交经历严峻考验的一年。这一年周边形势给中国外交提出的挑战,已经逼迫人们直面中国崛起期对外战略的一些深层问题。

  对周边矛盾重新排序

  今天的东亚战略格局有两个清晰的特征,一是中国崛起,二是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洲。这一地区所有安全局势的错综复杂和应对之道,都离不开对这两个因素的分析。对中国的战略取向来说,需要直面和思考的有三个问题:一、如何准确定位中国高速发展期的对外战略取向?二、如何系统梳理中国周边众多结构性矛盾,并按照中国的战略取向重新排列这些矛盾的轻重缓急?三、如何准确分析“美国因素”及其对中国的阶段性正负面作用?

  以此眼光来看,中国未来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应继续寻求与国际社会的良性磨合,为中国未来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机遇。当然,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间有些矛盾和压力并不以中国的良好愿望为转移,但中国如何对此进行分析、定位、应对和化解,却十分考验中国自身的底气和战略格局。

  在这一框架下,梳理中国周边的众多矛盾,并按照中国的长远战略取向对其进行轻重缓急的重新排列,就显得尤其重要。进行轻重缓急的重新战略排列,并非放弃中国自身立场,而恰恰是在服从整体战略格局前提下的伸缩有余的策略之举。

  准确评估“美国因素”

  中国周边战略一个日益明显的挑战,是如何评估“美国因素”。过去,“美国因素”对中国一直存在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如何利用其中的正面作用来化解负面作用,既是中美双边关系的战略课题,也已日益成为中国处理周边局势时的战略挑战。

  首先,从地区大的战略格局上说,中国崛起和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洲是两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双方共同面临的挑战。狭义上看,两者必然是冲突的;但从更广阔的视野看,中美应当有信心和能力创造出从必然冲突走向基本兼容的崭新模式。坦率讲,近年中美所有的战略防备和前沿冲突,以及所有的冲突—妥协、再冲突—再妥协的周折,都是这一历程上的“成长的烦恼”。其间,双方的教训和经验,需要双方及时总结、梳理和提炼;而中美关系在“后冷战时代”冲突与合作兼有的特征,以及双方均以对方策略来决定自身策略的种种特点,都为新模式的孕育和诞生至少提供了客观土壤。

  其次,从现实层面上看,对“美国因素”的评估,也离不开对中国周边战略议题的梳理和轻重缓急的重新排列。既然周边所有冲突都离不开“美国因素”,既然中美关系正在经历“成长的烦恼”,那么对周边具体冲突议题的具体分析,也就带上了一定的战略色彩。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中美关系双边议程各有主次侧重的演变,主次混淆往往会导致中美关系的停滞,而中美关系(包括军事关系)的停滞又会导致中国周边局势的渐趋复杂;另一方面,中美双边议程即便在未停滞期也时常与周边局势有意无意地挂钩。因此,对具体议题上“美国因素”的分析和应对,在策略层面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工作。

  进一步巩固中欧关系

  当然,一个民族在实力上升期,无论民间、舆论还是军方和外交系统,似都有其内核十分合理的自信心上升现象。然而,民族实力上升期的转型过程,往往也是内外矛盾频生、因而尤其需要头脑清醒并强化战略协调的时期。2010年中国周边挑战给2011年中国对外战略带来的启示是:一、中国的方方面面(包括舆论和民间),似都需要有一个逐渐凝聚上升期战略共识的过程,尤其是要培养一种自信与平和、进取与稳健兼有的心态;二、外交、军事、经济等部门似应加强协调,以服从中国整体的宏观对外战略。

  2010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成功亮点,是取得了对欧外交的重大突破。中国领导人的法德之旅,以及英国首相在G20峰会前的北京之行,尤其是其间双方一系列动作背后的战略潜台词,无不凸显了中欧领导人已开始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双边关系。

  对中国来说,中欧关系是中美关系之外另一根重要的全球性平衡杠杆。在美中欧三足鼎立格局中,若中欧关系稳定了,那么中美关系再有大浪,其对中国的损害也将相对有限。同时,中欧由于不存在国家定位层面的战略冲突,因此更易在探索大国共荣模式上先行一步。在这一框架下,如何对中欧之间同样错综复杂的双边议题进行梳理和重新排列组合,中欧双方2010年已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未来不但应持续下去,而且还应为中美关系树立可资参考的典范。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GAN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