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2024年会”在京举办
不断书写新的绿色奇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综述
中纪委网站: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美媒:理性应对“为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11-01-11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字体大小[ ]

  美国《侨报》文章

  原题:谨慎应对海外品牌“为中国制造”

  大陆媒体2日援引“趋势观察”(Trendwatching.com)网站的报告称,2011年,“为中国制造”将成为流行趋势。

  所谓“为中国制造”(made for China),是指一些西方跨国公司为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开始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产品,甚至为中国创造独有品。

  “为中国制造”的产生背景有二。一是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奢侈品市场一落千丈,零售业多集中于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市场,预计到2016年,中国的零售额将超过美国,达到5万亿美元。这种全球性的经济变化,让很多外国企业意识到,他们需要改变那种“在西方设计然后运往中国销售”的态度,要像对待欧美市场那样重视中国。

  二是中国消费者更加青睐外国品牌。“趋势观察”称,年收入超过25万元人民币的中国消费者中,有52%更相信外国品牌,喜欢国产品牌的人仅占37%。虽然这一调查结果与大陆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大相径庭。但从宝马专门为中国定制的限量版轿车、高级时装品牌爱马仕专门在上海开发含有中国元素的时装等情况看,海外品牌确实正在瞄准这个市场,并渐成趋势。

  当前,中国不仅在世界出口中排名第一,而且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如此大的进口量,中国市场对那些正在全球寻找商机的跨国大鳄来说,当然具有诱惑力。

  中国正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扩大内需,这为海外品牌和中国国内企业均提供了契机,存在于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一场面对面的市场“白刃战”将在中国本土悄悄打响。

  而全球化市场环境下的实践表明,利润大头总是被中高端品牌占据,当那些世界奢侈品牌放下身段来专门为中国消费者定制产品时,此前只占据低端市场的“中国制造”的劣势将暴露无遗,中国产品要进军中高端领域将遭遇强大挑战。

  因此,“中国制造”要做好如下应对:提高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同度、忠诚度,在同海外品牌的较量中,学习它们的新理念、新技术,与“狼”共舞,提升自己;同时,中国官方也应在市场、资金和财税政策等方面做好制度安排,让中外企业站在同一竞争平面上,而不是给外资“超国民待遇”。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GAN  JADE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